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比如“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等。有些信息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有些知识纯粹只是投机分子的生意。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判断,要么你会被无穷无尽的真假折磨成疯子,要么会被反反复复的对错折腾成神经质。“尽信之,必无知”只是我们形成理性判断前的一个建议,而具体的做法看似老套,但屡试不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五章 文艺、矫情和无病呻吟的人,你伤不起 1.情怀都被大家玩坏了
情怀不知何时从关在阁楼里的小家碧玉演变为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大众情人:写诗的讲情怀,从政的讲情怀,创业的也讲情怀;懂情怀的人讲情怀,不懂情怀的人也讲情怀。情怀本来是一个人品位的体现,如今它自身的品位却在趋俗。或许更客观地讲,情怀越来越大众,大众的情绪却越来越挑剔,导致的结果就是情怀越来越尴尬。
诗人的情怀
古代诗人有情怀,但他们不讲出来,或者说他们往往在诗中流露自己的情怀,比如李白在“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中流露的鹏飞九天的情怀,范仲淹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情怀由心发,顺势出,自然成,毫不做作。反观很多现代诗人,诗作尚在酝酿,情怀已经滔滔而出。这些人讲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但是——我们暂且将他们用嘴巴说出来的这些情怀定义为真——他们的诗作真的配不上自己抒发的情怀。有位已经过世的评论家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伟大诗人。而现在依然活跃在文坛、车坛、娱乐界的80后偶像韩寒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不要脸,谁一天都可以写几十首现代诗。”诗歌从来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特征,所以“没有伟大的诗人”这一评论绝非妄议,甚至也颇有几分情理。而让情怀真正在文人圈中陷入尴尬的或许就是韩寒嘴里那些“不要脸”的现代作者。他们并非是在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是在用情怀“包装”自己的诗,好让其像卖牲口一样在市场上有个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