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应该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当别人出乖露丑时,主动打打圆场,为人救场;他当人陷入窘境中,主动解围,去帮他找个台阶让他下得了台。和了这样的“稀泥”,避免了大家不欢而散,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尴尬的场景,固然需要有这么个懂事的局外人来和一下稀泥,让大家一笑了之,解开小疙瘩。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和稀泥的人也需要配合,如果当事人不理解人家的好意,一意孤行,那无论怎么想和稀泥,都起不到好的作用了。
在一辆列车上,一位妇女卖雪糕,先叫二角五分一块,后又叫五角钱一块。
一位妇女买雪糕时说:“前面卖的二角五,后面卖的是五角,有这样做生意的吗?”卖主却说:“这叫一分钱一分货,二角五的怎能和五角的相比,我的雪糕正宗货。”然后还说了一句,“虎了巴叽的(东北话“傻”的意思)。”
买雪糕的妇女脸上“唰”地暗转阴高声说:“你这话是怎么说的?你说谁‘虎了巴叽’的?”
卖主没想到被人家听见了,顿时傻了眼。买主得了理,越叫越带劲,一场口水战争即将爆发。这时一位旅客灵机一动,说:“大姐,她说的是雪糕‘苦’了巴卿的,不是说您‘虎了巴卿’的。”